而相對地,理組就被高高捧在天上,不僅被認為有「邏輯思考」能力,或因為數理比較「難」,所以比較「聰明」,更認為是人生成功的代表,「有錢途」之外還被認為「有未來」。
看過這本書之後,再來決定你要不要加入女性主義的陣容,都不算太遲。」這種想法真的不行,色情,日本,阿媽的女朋友,老年同志,同志熱線,女同志,編輯推薦2020書單],author_key:Sean_Pan,author_name:潘柏翰,category_key:gender,category_name:性別,type_key:review,type_name:評論,channel_key:[],channel_name:[]}} 閱讀這本書讓你有機會換上女性主義或性別觀點的濾鏡,重新看待你所身處的環境與台灣社會。
女性主義常說「個人的即政治」,這本書取材的場域和現象,都是發生在周遭,有些甚至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。如果你好奇性平教育在台灣的現狀,也歡迎瀏覽我們去年製作的專題。」這種想法真的不行,色情,日本,阿媽的女朋友,老年同志,同志熱線,女同志,編輯推薦2020書單],author_key:Sean_Pan,author_name:潘柏翰,category_key:gender,category_name:性別,type_key:review,type_name:評論,channel_key:[],channel_name:[]}}。但仍有許多現象是缺乏相關性別統計或數據的,《被隱形的女性》要談的就是這麼一回事。今年的1月5號,行政院的性別平等處也發布「2021年性別圖像」,表示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,將台灣的資料帶入後,排名為全球第6、亞洲之冠。
有了性別統計,我們才能了解台灣社會與性別平等的距離有多遠。但我認為特別有趣,值得一看的是,年代離我們稍遠的歷史。在新加坡的房產金融系統裡,誰借錢給你買組屋呢?在台灣,主要是銀行,但在新加坡,多半是透過HDB這單位,HDB會用低於一般借貸的利率借給首購組屋的族群。
新加坡獨立後,將公積金的提撥率不斷調高,全國勞工的CP提撥率在1984年到1986年一度提高到勞工薪資的25%,近年來更提高到超過3成。關鍵自然是「羊毛出在羊身上」:土地跟公積金。結果,最終變成了上一代人有沒有買房,決定了下一代人有沒有辦法準備出頭期款。土地便宜,便出於因為新加坡政府長年來用低價徵收了土地(請見上篇的說明)。
至於買不起組屋的新加坡勞工,也有廉價出租的組屋,但新加政較鼓勵購屋。HDB之所以從政府(其實要透過State Land Authority這單位,簡稱SLA)那邊移轉便宜的土地。
圖三基本上說明了「羊毛出在羊身上」的道理,也就是民眾買組屋的錢跟補貼,除了透過稅收,很大一部份是間接跟直接移轉公積金而來的。跟其他國家的勞保年金不一樣,公積金早期在新加坡主要是用回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債,但後來勞工可以轉移用來支付教育、醫療、土地等消費。至於直接利用公積金的情況,便是購屋者(通常是售購第一棟組屋的時候,第二棟可能就不行了),可以將公積金中一般帳戶的部份,轉移來付頭期。新加坡「住者有其屋」政策(上):同樣措施放到台灣,大部份人會覺得是共產黨鬥地主 在上篇當中,我已經說明了新加坡土地制度、住房政策的起源,透過理解新加坡的制度,我們已經知道柯市長之前的「社會豪宅」哪裡不對勁了。
新加坡政府是有名的低稅天堂,並不依賴從有錢人身上得到的稅收。但是新加坡政府是個低稅收的政府,自己又不是銀行,新加坡政府本身為何有能力層層轉借給購屋的消費者呢?為了要說明整套房產金融的機制,下圖整理了簡化後的金流圖: 鄭紹鈺 圖三:由作者繪製,一部份參考了Phang(2001),另一部份參考了Haila(2015) 把圖畫出來,就清楚很多了。HDB作為興建組屋的單位,身上怎麼會有錢呢?其實是透過HDB自行發公債,或是由新加坡政府自行借錢給HDB,HDB再借錢給組屋的購買者。對於首購族來說,很難貸到9成,於是必須準備高達房價15%甚至是20%以上的現金在手上,造成了嚴重的流動性問題,同時薪水又被政府拿去扣勞健保,租屋者同時還要繳房租,一般年輕人,要從哪裡生這麼高額的自備款出來?這時候,通常就只能靠家人了,而家人之所以有餘裕,多半出於上一代手上有出租房產。
在下篇當中,我則想進一步去談:在考慮了台灣目前的社宅政策之後,究竟新加坡模式還有什麼可以借鏡的地方? 結合公積金的房產金融 李光耀說「住者有其屋」,於是政府單位House and Development Board(HDB)不斷興建新的組屋,但人民如何買得起?新加坡學者Sock-Yong Phang便認為,公積金(Central Provident Fund)制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對許多新加坡人來說,公積金最重要的用途,其實是用提出來首購公共組屋也就是新加坡人口中的HDB、HDB flats。
在台灣,過低的頭期款,往往跟炒房畫上等號。在新加坡,這種自備頭期款的麻惱被最小化了,雖然租組屋並沒有像買組屋這麼划算,但政府多少有補貼Rental HDB Flat的租金,或新加坡政府會鼓勵年輕人買組屋前先跟爸媽住在一起,總之,新加坡人繳租金的壓力稍微小了點。
因為公積金承購了新加坡政府公債,所以轉手貸款跟補貼給HDB的不少錢,其實就是由公積金間接的移轉過來的,這是間接利用公積金的情況。另一個財源,便是公積金川普上台後,推翻了歐巴馬對伊朗的限核協議,並對伊朗進行全面性經濟制裁。雖然川普於2021年1月下台,但這些制裁將留下地緣政治的深遠影響。此外,歐盟為規避美元匯兌系統,成立的Instex匯兌系統與伊朗獨立進行商品匯兌。7月23日:美國以涉及間諜活動的名義,關閉了中國的休士頓領事館。
例如,歐洲(尤其是德國)與俄羅斯、土耳其的經貿關係十分密切,美國對俄羅斯及土耳其的經濟制裁,將限制歐盟與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往來,但美國與俄羅斯及土耳其經濟貿易上,互動相對沒這麼大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美國制裁對歐盟的影響 在川普「美國優先」背景下,歐盟自然產生極大的憂慮。
歐盟在美國制裁伊朗之後,明確宣示歐洲企業不適用美國制裁,但所有歐洲大型企業皆懼怕被美國視為違反二級制裁的第三方,必須遵守美國單方面實施的伊朗經濟制裁。美國對中國制裁命令的發布日期多在2020年下半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,換言之,川普將反中政令視為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軸。
8月26日:美國針對南海軍事化問題,對中國相關企業進行制裁。此事件固然影響美國軍事設備的資訊安全問題,但美國軍火產業的商業利益,也是極具商人特色的川普政權重視的原因之一。
11月13日:針對中國軍工產業資金問題,禁止美國法人及自然人投資軍工關聯的中國企業。8月6日:川普發布行政命令,禁止中國社群媒體應用程式,抖音(TikTok)及微信(WeChat)在美國上架。無怪乎法國總統馬克宏(馬克宏)大聲疾呼歐洲政策獨立性。在中美貿易及地緣政治衝突事件上,歐洲除了在人權議題與美國同步外,其他如5G華為電信設施,及南海軍事議題上皆與美國利益有所分歧,以德法等歐陸國家而言,俄羅斯是歐盟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威脅,中國是經濟貿易夥伴。
除此之外,在一些有關地緣政治的基礎建設項目(如天然氣輸送管),美國甚至對盟友也進行制裁。這些經濟利益衝突皆使得美國單方面在使用制裁手段時,影響到歐盟的經濟利益。
德國與俄羅斯的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(Nord Stream 2),美國不但反對,而且進行強力進行經濟制裁。8月7日:美國針對《港區國安法》,對香港特首及中國國家領導級別人士,進行制裁。
2020年12月,川普對土耳其購買俄羅斯S-400反飛彈軍事設施,發動制裁。以美中關係而言,2020年在歷史留下的紀錄不只是全球疫情,如果美中地緣政治在拜登(Joe Biden)上任後沒有緩和並持續惡化,2020年將會在歷史上紀錄為中美冷戰元年。
雖然2016年大選期間俄羅斯在網路干預選情,於美國引起軒然大波,但川普政權對俄羅斯的政治及經濟制裁,相對中國可算是小巫見大巫。最重要的是,歐盟在伊朗限核事件與美國不同立場,且宣布歐洲不適用美國對伊朗制裁,但美國對在美國有營運的歐盟企業,祭出二級制裁方式,使得所有歐洲跨國企業皆不得不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。不論川普的「美國優先」主義,未來在美國政壇是否能持續留存,就美國對華政策而言,川普的反中政策將會有長期且深遠的影響。當然,在2020年最引人注意的是,川普對中國一連串的政治經濟制裁。
(5)美國資金投資中國軍工產業。美國對俄羅斯、伊朗、土耳其、北溪二號管使用的經濟制裁 美國在俄羅斯2014年發動克里米亞事件後,歐巴馬(Barack Obama)執政期間與歐盟對此軍事行動,進行嚴厲的經濟制裁,不過川普政權在執政期間,將美國最主要的敵人,從俄羅斯變成了中國。
在能源供給上,俄羅斯與伊朗皆為石油輸出國,美國對俄羅斯及伊朗經濟制裁,反而有利美國能源輸出競爭。此外,歐洲重視的氣候變遷議題,必須與中國合作,川普執政首先退出《巴黎氣候協議》,無視歐洲的不滿。
在北溪二號管建設議題上,美國不只對俄羅斯企業進行制裁,所有參與管線建設的歐洲企業也列為制裁對象。換言之,美國對北溪二號管的制裁等於介入德國及歐盟的內政。
评论留言